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吃人真实惨状及图片
1942年,河南大饥荒的真实惨状,成群结队的乞讨者坐在大街上,眼神空洞地望着周围,衣衫褴褛的母亲搂着奄奄一息的孩子,眼神里满是无奈与心酸。
当能吃的东西全部消耗殆尽,树皮,就成为了人们最后的晚餐。
步入暮年的老人在这场灾难面前毫无招架还手之力,纵使身旁的孙女还嗷嗷待哺,可他再也没有力气睁开双眼……
对于他们而言,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,看不到一点活下去的希望,300多万人被夺走命,3000多万人受到灾情的折磨,无数个家庭被拆散,无数人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,其负面影响在这片中原大地上持续了数年之久。
可是,河南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饥荒?面对灾难,河南人民都做了些什么?而最终他们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呢?
水旱蝗汤,河南四荒
1938年,神州大地上,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防守阶段,日本号称“百万大军”的关东军一路直下,攻陷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后,又将目光对准了河南。
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,这里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,而对于这场战争来说,这里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和肥沃的土壤,无论是从兵力、补给、位置等角度来看,河南都拥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,如果河南沦陷,对于抗日战争的未来走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。
显然,当时驻守在河南的国民党部队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,可日军来势汹汹且兵力充足,如果硬碰硬的话,吃败仗那是早晚的事。
眼见着日本人兵临城下,国民党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:改道黄河,以水代兵,以此来阻挡日军前进的脚步,为正面战场拖延时间。
这样一折腾,日本人是拦住了,可是地里那些庄稼也遭了殃,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多个省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,共有2000多万亩农田被河水淹没。
由于河南主要以平原为主,汹涌的黄河水无情地破坏着房屋和农田,许多吃不上饭、居无定所的农民只好拖家带口四处漂泊。
到了1942年,河南省大多数地区已经被日军所占领,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惨遭屠杀,又不知有多少财物被掠夺,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刚刚熬过了水灾,谁承想又迎来了旱灾。
这一年的春季,干旱的中原大地犹如年迈老人脸上的皱纹,人们迟迟没能盼来一场春雨,多地农田颗粒无收,整个河南省小麦出产量还不到往年的两成。
农民们一边看着庄稼在烈日的灼烧下一片又一片地枯萎,一边又只能无力地摇头,人们祈盼着一场大雨,祈盼着秋收能早点到来。
然而,一直到九月份天公仍旧不肯作美,到了初秋,一大批蝗虫铺天盖地地袭来,那些旱灾的“幸存者”成了它们捕食的目标。
绝望的农民们跪在自己的土地上哭喊着:“蝗老爷,你们别吃了,求求你们了,放过我们吧,求求你们了。”
对农民而言,这哪里是蝗虫啊,简直就是一群要人命的死神,这下子连两成的庄稼也没了,整个河南的粮食产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可是,与这些无法抗拒的“天灾”相比,此时的“人祸”就显得又悲凉又可恨。
这一年,抗日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,而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连吃败仗,兵力消耗极大。
部队打光了,就要赶快征兵,而征兵就要有军饷有粮食,国民党的将领们仿佛也是输红了眼,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的汤恩伯不管百姓的死活,下达了死命令:无论用什么方法,必须在短时间内征够粮食。
可是,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所管辖的地区有一条特殊规定,即家家不能存余粮,每家每户只能留有够吃几天的粮食,他们美其名曰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更好管理,以备不时之需。
即便是这样,国民党士兵还要挨家挨户上门收粮,要是不交出来就立马抄家外加一顿毒打,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,由此,汤恩伯也成了老百姓口中的“四害”之一。
所以,在饥荒刚开始时,大部分家庭所剩的粮食已经是少得可怜,每顿饭用了几粒米一眼就能数得过来。
横尸遍野,满目疮痍
很快,极为有限的粮食消耗殆尽,漫山遍野都能看到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挖野菜的场景,这些往常都是扔给牲畜吃的东西现如今比金子还珍贵,每天都能喝上一碗野菜汤,竟成了最大的奢望。
可是,长期的干旱使得野菜的数量也很少,野菜被吃光以后人们又开始扒树皮采野草充饥,也就是从此刻开始,被饿死的人慢慢多了起来。
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应该都听过,红军在长征的途中粮食紧缺,实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就靠吃树皮充饥,可是树皮与野菜不同,虽然吃下去有很明显的饱腹感,但吃多了以后树皮囤积在胃里很难被消化,因此当时很多人都是被活活“撑死”的。
而野草则更不用多说,由于种类繁多,大部分人又缺乏基本的判别能力,就导致了很多人吃下了“毒草”之后在剧痛与饥饿的双重折磨下死亡。
同时,在河南很多地区人们吃起了一种叫“观音土”的东西,相传在古时候,人们因为饥荒走投无路,便成群结队去庙里向菩萨祷告,在菩萨像后面发现了一层灰白色的土,由于其外形看起来很像面粉,大家都认为是菩萨显了灵,给他们带来了粮食,因此将这种土称之为“观音土”或“观音粉”。
这种土可以食用,呈白色,质地非常细腻,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吃一把下去能有效地缓解饥饿,吃完也有很强的饱腹感。
可是土终究没有营养,也很难被人体吸收消化,并且在吃完观音土后人们会因口渴而大量喝水,两者在胃里结合后又会变得膨胀,所以在当时河南街头随处可见饿死的幼童,虽然已经骨瘦如柴,但肚子却圆滚滚的。
最为悲哀的是,无论是啃树皮还是吃观音土,这样的人在所有灾民中已是幸运者,大部分人一天下来连一顿饭都吃不上,只能靠喝水维持生命,每天都有人在路上突然死去,每天都有人在睡梦中离开人世。
在此情况下,大部分家庭开始选择变卖家产,有地的卖地,有房的卖房,如果房和地都没有,那就只能卖人了。
在当时那个年代,每家每户生七八个孩子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,无力养育的家长们就带着孩子来到市场里换粮食,一个孩子卖出去能换来四升米,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当前家中的燃眉之急,而且将孩子卖给有钱人,这孩子将来也不至于饿死。
当一切能卖的东西都卖掉后,灾情仍然没有向好发展,马路上很难见到行人,只能在转角处见到几个骨瘦嶙峋的孩子拿着饭碗,跪在地上等待有人经过,讨一口饭吃。
其余的人几乎都待在家里,没有人劳作,没有人说笑,村庄里再也没有往日的喧嚣,过往最热闹的饭店和市场里空无一人,门店被贴上了封条,一些有钱人家则是用木板封住了大门和窗户,生怕有人饿急了眼冲进来抢粮。
一些孩子饿得受不了,就偷偷撕开自己的衣服,抓起里面的棉花大口大口地咀嚼,大人们躺在床上目光呆滞地看向前方,就连呼吸都刻意放得很轻,似乎这样,就能让自己的生命多延续一会。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只有离开河南,才能看见生的希望,于是,大批的百姓拿上行李拖家带口地来到火车站附近,他们在周围的土路上用树枝搭起了简易的小帐篷,这样既可以躲避工作人员的追查,又能及时地观测到火车的去向。
他们买不起车票,也没有了在这里生活的资本,逃离,成了他们眼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除此之外,他们无路可走。
所以,当一阵阵汽笛声从远处的山谷里飘来之时,铁道旁能看到一个个温馨而悲情的画面:人们紧紧握住身边家人的手,年幼的孩童被抱在了胸前,所有人都守在离铁道很近的位置,目不转睛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。
看到火车靠近后,人们就像疯了一样冲上去,在行进过程中爬上火车绝非易事,更何况是一群饿了许多天严重营养不良的灾民,他们用尽浑身力气追赶,一些人会在手指触碰到扶手的那一刹被甩开,一些人不肯撒手被卷到火车底部活活轧死,一些人刚刚爬上火车顶部立足未稳又摔了下来,生死未卜。
最终,只有极少数人成功地爬上了火车,他们匍匐着,庆幸着,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,期盼着在下一次停车的时候,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
火车走远后,一些人哭喊着跑向亲人的尸体,一些人跑了一遭后体力耗尽,躺在地上昏死过去,一些人走回原地,等待着下一辆火车的到来……
黑暗里,终于出现了一道光
河南的饥荒持续了数月之久,在此期间,300多万人丧生,无数人流离失所,一些饿急了眼的人拿起了武器,打架、杀人、抢劫成了常态,他们的人性在饥饿中一点点磨灭,很多人没有被饿死,却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下。
鲁迅笔下曾描述出一个“吃人”的社会,或许如今的我们无法理解,但放到当时的河南实属贴切,有的人,真的会吃人。
整个河南乱成了一锅粥,难道说,当时的国民政府真的就对此毫不知情吗?
他们当然知道,可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进行了“选择性失明”。
讽刺的是,就在河南人民与死神抗争之时,1943年,“第一夫人”宋美龄访问美国进行了一次演讲,在演讲中她详细介绍了印度当前饥荒的情况,诉说了印度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,讲到动情之处眼眶中噙满了泪花,一通慷慨陈词之后开始为印度人民募捐善款。
那时的河南,没有一个记者敢报道这件事,因为只要报道必然会受到当局政府的报复,所以,一名四川记者将此事秘密告诉给了几名外国记者,希望能通过国际世界的舆论压力促进政府能有所作为。
很快,一位名为白修德的美国记者也听到了传言,起初他对于这些消息并不信任,认为是一些人制造出来的谣言,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泯灭人性的政府,怎么会有连面包都吃不起的人们,怎么会有如此混乱的社会。
但是他还是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秘密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,当他驱车来到河南时,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:到处都能看到腐烂的尸体和白骨,大街上静悄悄地,大批的乞丐们围坐在一起,年幼的孩子们瘦得可怕,他还没走两步就被一群人围住,有人哭喊有人下跪将双手捧到他面前……
白修德心中百感交集,他立马返回了美国,将自己在中国的所看所想全都写了下来,刊登在美国《时代》杂志。
舆论慢慢在美国发酵,这时,蒋介石坐不住了,他的国民政府需要美国,仰仗美国,也畏惧美国,他急忙召集人手商讨救灾事宜。
讨论过后,国民党当局决定向河南灾区拨款两亿元购买粮食、建立救助站点,但精明的蒋介石又给两亿元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:其中一亿元作为贷款向河南政府发放,这笔帐日后还得让每一个河南人民偿还,这粮食并不是免费救济的,而是全体河南人民用血汗钱买的。
钱很快就到位了,粮食也很快就买来了,可是灾情并没有明显改善。
首先,由于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极其严重,这些钱被一层一层克扣,贪官们天天吃着海鲜坐着飞机,借着赈灾的名义大大敛财,至于百姓的死活,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,因此,最后真正用来买粮食的钱已经是大大缩水。
其次,由于长时间缺粮,当时的河南物价奇高无比,一袋米的价格要比之前贵上几十倍,虽然说这些钱看着挺多,实际上并未买来多少粮食,每家每户分到手中的更是少得可怜。
最后,国民党政府在救灾之际并未取消河南的粮食征收,反而还增加了征收的数量,也就是说,老百姓拿到这救命的粮食还没来得及进肚,粮食就又被收走了一大半。
这样的一番操作下来,彻底激怒了河南的百姓,也让国民政府永远地失去了民心,当地的一些老百姓甚至在国军和日本人交手时帮助起了日本人,哪怕是背负了汉奸的名声也在所不惜,要知道,驻守在河南的日本人都曾参与过救灾,而这些所谓的同胞却将他们的生死置之度外。
他们恨透了这些贪官污吏,也恨透了这个泯灭人性的国民政府。
相比之下,那些逃离河南的人要幸运得多,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选择逃往陕北地区,因为那里有共产党的根据地。
当时的陕北虽然也受到了灾情影响,一些地区的情况并不比河南乐观,但是当灾民们来到陕北后,却很快就得到了妥善安置。
随后,共产党决定开展军民互济运动,部队里每人每天少吃一点,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灾民,这样的话大家都能有的吃,也不会再有人会饿死。
为了能让这些灾民的生活尽快步入正轨,干部们纷纷下基层进行慰问,了解他们的需求,带领灾民们一起辛勤劳动,规划未来的生活。
生活有了盼头,人们也就有了干劲,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,终于迎来了崭新的篇章。
或许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,还会遭受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打击。
但是,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,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心,努力拼搏,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砥砺前行,黑暗终究会被驱散,胜利,终将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!